读书犹如登山,感受的乐与趣也是一样的。远望山峰,或高或低,时隐时现,神秘玄妙,让人顿生探索的欲望。靠近山峰,有茂林修竹、花鸟虫鱼、清流激湍,就如同打开一本书,闻到的是馥郁的书香。进入山峰,寻找上山之路,或许有前人走过的路,但也有从未有人走过的路。这时候,就需要有种闯劲,敢于开拓,才能走出新路。读书也如此。
读懂了书中的内涵,那就如同与作者展开灵魂的对话;山并不言语,但沉默并不代表山没有灵魂。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也就是说你读懂了山,那就是仁者,仁者并不多言,因为仁者是靠品行影响他人,“仁”是需要悟性的。真正的修养,是从来不用语言和暴力去伤害别人,而是用一颗完整的心灵去祝福世界。
山峰中隐藏着许多财富。正如欧阳修《醉翁亭记》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山中之四时,如书中之丰富内涵,有引人深思的哲理,也有催人奋发的诗文,更有明理达观的历史。
此时登山已无路,踏山石而寻幽径。抬头看天,瓦蓝的天空映衬着雪白多姿的云朵,远处的山峰重峦叠嶂,错落有致。脚下的野草肆意蔓延,勃勃生机中透着绿的静意;山谷里时时回荡着清脆悦耳的鸟鸣声,空气中飘浮着淡淡的幽香,顿觉豁然开朗。
读书亦如此。读通俗小说,其中的爱恨情仇,如走山中大路,虽有转弯,但仍可放松悠闲。读诗歌如同采撷小花,或许只是一小朵,但也是“一花一世界”;或掬一捧山间泉水,沁凉到心底。读散文,则如同欣赏山中古木、林间小草,品种繁多,一年四季、每个时辰皆有不同的风景。
待到历经艰险,登上山顶,举目环顾,近可触及蓝天白云,远则指点江山,侧耳听得阵阵松涛声,似千军万马一般,于是豪气油然而生,情不自禁地高举双手,指向天空,向天大喊,消解胸中块垒,如有酒,当浮一大白,方可尽兴。
诚如,当真正读懂了一本书的时候,就如同登上了山顶般豁然开朗。读书如此,人生亦然。人的一生,酸甜苦辣,五味杂陈,要知其味,便要投其身。人之气质,本难改变,唯读书可以变其气质。“气质”就像拥有了生命的四季,永远是超越相貌的存在,它是内在的,是文化和涵养作底蕴,是时光赋予的珍贵品质。
我们走过的路,喜欢过的人,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宛如水中望月,打动人心。唯有读过的书,书中的人物、景观、情感、哲理,才会绵亘久远,永驻心田。
□ 廖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