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在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公塘村,市级非遗传承人谢歌美、谢丹桂父子正合力组装鼓腔。惊蛰春雷响,制鼓蒙皮忙!这一传统制鼓工艺,在谢氏父子等众制鼓艺人的坚守下赓续传承。
蒙鼓皮
打刨鼓板
鼓皮钻孔
试敲鼓音
谢歌美师傅从事做鼓行业已有40余年,与多数传统技艺一样,谢歌美的制鼓手艺来自祖上传承,其外公、舅舅都是制鼓艺人,百年来一直延续着这门手艺,方圆百里的祠堂鼓,大多是出自他们之手。
鼓越大,意味着制作周期越长,工艺难度越高。制鼓有浸泡牛皮、脱毛刨皮、锯鼓板、晒制、拼鼓板、打磨、蒙皮绷制、钉钉固皮等十几道工序,每一个步骤中又有诸多的讲究,一道道漫长、繁琐的程序严格遵循传统,原汁原味。
谢歌美父子在选料和制作过程中狠下功夫,每个环节都非常考究。他们制作的大鼓因鼓声洪亮清脆、外观精美、使用寿命长、制作工艺精湛等特点,深受客户好评。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我希望这份传统手艺在我的传承下大放异彩,让这些传统技艺奏出新时代的美妙音符。”谢丹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