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齐聚南昌为江西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出谋划策
由江西省委人才办、省政府驻京办,南昌市委、市政府主办,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协办的“才智江西·智荟赣鄱”——绿色低碳发展院士论坛暨百名博士江西行活动于12月16日在南昌启动。
作为活动的“重头戏”,绿色低碳发展院士论坛于17日在昌举行。1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齐聚一堂,从大气污染防治、有色金属绿色发展、加快能源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高端智力优势,为江西绿色低碳发展献计献策,为江西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提供更先进的理念引领、更绿色的发展引擎、更充沛的智力支撑。
在能源领域把挑战变机遇
能源正改变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与模式。江西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是我国唯一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的省份,可再生资源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目前江西在碳达峰目标上遇到了挑战和机遇。未来江西在能源领域的工作重心将是把挑战变成机遇。要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江西必须在绿色创新、低碳,领军人才、研发平台等方面进行提升。
从核心技术到关键材料再到支撑体系这三大挑战中,江西在关键材料方面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在支撑体系方面,新的政策体系和市场体系已在逐步形成。因此,江西既要看到机遇,也要看到困难,必须经过全面分析以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而通过新发展模式才能从根本性解决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低碳发展、应对气候等问题。
做好大气氧化性的基础研究
大气自净能力是大气环境的内在性质,其构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大气氧化性。大气氧化性决定了一次污染物和CH_4等温室气体的大气寿命和影响范围,并驱动了二次污染(臭氧和二次细颗粒等)的生成,对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从大气自净能力角度出发,研究大气氧化性的科学内涵与表征方法,了解其演变趋势、来源成因、影响因素等规律,有利于厘清大气复合污染过程与关键机制,解答减污降碳协同的核心科学问题,有望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绿色低碳发展是时代使命
高翔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互联,可以从打造绿色低碳的供应链、构建新型人员体系两个方面入手。
推进气候治理的关键是能源转型。今年上半年,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已超过煤电装机容量目标,尽管江西提供了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设备的材料,但江西本身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压力依旧存在。
对我国来说,能源转型首先要确保安全底线,同时要绿色、经济,必须加快能源科技创新、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积极应对绿色贸易新规则。
江西是能源材料大省,不仅可以在高能级平台方面加强推动与合作,同时可以与相关研究平台在风、光与储能、催化材料、吸收材料等基础研究进行合作。此外,还可以围绕能源低碳、清洁利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治理利用、检测监管发展。
持续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贺泓
当前,大比例削减氮氧化物已成为国际共识,我国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方面减排已颇有成效,但臭氧排放控制整体离国际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关机构在对北京空气进行监测后发现,要想实现颗粒物与臭氧的协同减排,那么氮氧化物与非甲烷总烃的协同减排比例要达到1:4左右,但这个比例很难达到。因此有实验室提出了常温催化分解方案,即在转化器中用臭氧洁净空气,并在出风口通过用催化剂将臭氧分解。
在对一家使用催化剂作为涂料的公园进行长达一年的监测后显示,监测期内大部分时间可以有效降低公园内臭氧含量,而涂料成本并没有显著增加。这也意味着在降低氮氧化物和非甲烷总烃的过渡期内,可以使用催化剂直接分解新产生的臭氧,持续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向水生态健康方向转变
王桥
我国水环境理化指标已接近世界发达国家,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这需要我们发展水生态监测技术,切实实现水环境质量向水生态健康方向转变。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形成一套水生态遥感监管模式,即通过高中低分辨率数据发现问题,用高分辨率追踪、定位问题,用无人机与人工结合的方式核实问题。
江西拥有大量湖泊,在遥感技术的支撑下,已经能够及时发现水生态环境问题、掌握水生态变化、反映水生态成效、评估水生态质量,水生态遥感监测技术正在成为我国水生态管理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我国在水生态环境监测方面还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未来,流域水生态遥感监测技术将朝高分辨率、高定量化、高技能、高业务化的方向进行发展。
发展独具江西特色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
柴立元
在有色金属方面,江西部分资源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尽管资源丰富,但资源供给依然存在着问题,尤其是在开采、冶炼等方面对绿色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发展独具江西特色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通过全链条绿色技术推广,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群是江西走差异化特色、高端化发展的道路。江西要系统谋划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战略,要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角度同步谋划产业集群发展。要强化部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铸就江西有色人才和产业创新高地,超前布局颠覆性相关技术储备。
同时,要在全生命周期构建循环利用和污染防治协同发展的新路径,通过构建信息技术平台,以产业集群协同助力江西高质量发展。
纺织产业也可以是高新技术产业
陈文兴
我国拥有超过130万家纺织企业和2000多万从业人员,纺织业处在世界领先水平。在纺织行业绿色化方面,我国需要寻找其他可替代的可再生资源作为纺织原材料,在其制备上实现绿色化发展。
在纺织原材料方面,目前我国有三种途径制备纤维材料,一是将生物质通过微生物发酵变成单体再聚合纺丝,二是用高分子材料通过化工变成单体再聚合纺丝,三是通过生物质直接提取纤维素成为原料及纺丝。三种方式各有优点和弊端,其中最绿色环保的方式就是通过生物质直接提取纤维素成为原料及纺丝。
在制备设备方面,我国还要着力解决催化、聚合、着色等程序问题,并切实做好生产废水管理。通过对纺织全过程的研究,还可以同步进行数字化赋能管理,改进库存积压造成的浪费和损失。
因此,我国纺织产业并不是传统产业,也可以是高新技术产业。
发挥本土食品科技创新优势
谢明勇
推进食品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与发达省市相比,江西食品产业发展有产业结构失衡、产业链不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但江西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有得天独厚的农业基础和生态优势,其绿色有机农产品数量居全国前列,品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在创新能力方面,政府、企业要对食品产业相关人才有所投入。要加快培育一批市场经营主体,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同时实施创新引领,更好发挥江西本土食品科技创新优势的同时,引进、聚集全国食品加工领域专家学者和头部企业进入江西。
此外,针对绿色低碳发展,江西要推动建设绿色食品省级实验室,实施绿色品牌建设行动、质量安全保障行动,并在全省范围内优化协同创新区域布局。
生物质基建材助力建筑领域碳减排
石碧
大宗生物质材料的开发利用,对服务于国家“双碳”目标、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建筑行业为例,建筑材料的碳排放在建筑业中占比高达30%,因此开发和利用大宗生物质材料对我国具有特殊意义,以生物质基建材替代传统建材对实现建筑领域碳减排至关重要。
当前,传统生物质转化利用技术存在各分组的高效分离困难,就可能产生环境污染,而生物质结构材料与碳纤维板相当,有高界面相容性。对此,我建议开发具有微波/红外吸收、辐射屏蔽等功能的系列生物质基功能材料,以及对生物质具有普适性的预处理技术(调控界面行为)和关键加工成型技术,避免采用分级、分质利用技术途径,实现对生物质的全组分高效利用。
不断提升环境监测技术
刘文清
随着18世纪末至工业革命局部污染、20世纪汽车与石油等公害发展以及20世纪中期工业化与城市化污染大爆发,这些重大污染事件推动了现代环境科技的发展,环境监测技术不断提升。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政府层面环保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以及循环经济建设的日益推进,环境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力度增大,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环境产业市场布局主要分为三大阵营:外资企业、国内设备企业及国内第三方运维企业,其中外资企业重点占据分析仪器—关键部件领域(高附加值),国内企业重点在仪器系统—运维和检测服务领域(低附加值)。根据近两年的数据图分析,我认为,未来10年需要更多高端装备和高端服务,基于“减污降碳”新目标下,监测技术的升级需求越来越迫切,可以尝试开发新型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和新型无人机监测载荷。
构建现代能源技术体系
宋君强
有数据显示,最近50年全球温度上升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强烈正相关。我国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一般发达国家是50年到70年。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深入研究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制定双碳目标行动方案,构建现代能源技术体系,规模化碳捕集与封存等碳移除技术等。
如何走出实现双碳目标的最优路径,这亟须自然科技和人文社会科学部门通过交叉研究为国家提供决策支持,而地球系统数字孪生是评估双碳目标实现路径的重要抓手,它是以地球系统观测为基础,通过地球系统模式、资料同化和AI技术等,并耦合社会系统模式,在数字空间构建的一个与物理地球系统平行的数字孪生系统,能真实表达物理系统过去、现在和未来状态的演变。
开发前瞻性“智慧水厂”
侯立安
当前,人类已经进入多元化饮用水时代,从饮水方式上,包装水(瓶装水、桶装水、袋装水)在全球持续以每年超过10%的速率增长。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我国居民已经由原来的“有水喝”到现在“喝好水”。
伴随供水基础设施的高强度投入,供水水量的窘境已经化解,我国供水行业的主要矛盾开始从水量矛盾转移到水质矛盾。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思维观念落、治理速度滞后污染速度等综合因素。
由于常规净水工艺难以去除新污染物,对此,我们要立足主动安全理念,基于大数据的综合利用、主动安全理念及全膜法组合工艺技术的突破,开发前瞻性的“智慧水厂”,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智慧水厂”可以实现水厂工艺灵活化、管理智能化、水质多级化等目标,实现“安全”和“减排”的双重目标。
实现种养循环一体化农业
印遇龙
我国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万亿元,与此同时,我国每年畜禽粪污量高达38亿吨,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从源头削减畜禽废弃物中有害成分,改变处理与利用方式,实现畜废弃物资源化与循环化利用,是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利用价值的根本途径,而种养循环一体化农业是解决畜牧业面源污染、创新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如何实现畜牧粪污源头减量,首先是提高饲料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研究,开发微量元素产品与产业化推广,开发环保饲料,然后再是对养殖废弃物(固废、液废)进行预处理,最后实现多元耦合种养结合一体化农业。
这项技术解析了畜禽饲料中氮、磷、微量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吸收代谢规律,创建了微量元素生物效价评价的体内外模型和方法,为精准畜禽氮、磷、微量元素需要量和研发新氨基酸、微量元素产品提供了数据支撑,为粪污资源化利用提供了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