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嘉宾
彭小平 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
吴淑琴 中共资溪县委书记、二级巡视员
谌晓辉 江西省林业经济发展中心主任
陈光胜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生态保护处处长
马 回 江西省社科院发展战略所绿色低碳研究室主任
罗 晞 江西师大双碳研究中心秘书长
冷健雄 江西怡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 平 江西省瓒博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主持人
刘晓青 江西省委党校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
刘晓青
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把生态要素转化为生产要素、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深入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多元实现路径贡献更多江西智慧
彭小平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并亲切嘱托“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江西独特的生态条件孕育了无辣不欢的饮食习惯,其中非遗名菜莲花血鸭在省内外知名度很高。近年来,莲花县坚持践行“两山”理念,利用良好生态、好鸭好料,在莲花血鸭全产业链上做文章,培育莲花血鸭产业集群,有效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以工业化思维推动产业延链强链。打通品种培育、中央基地、专业屠宰、中央厨房、冷链配送和终端销售全产业链,原来要花费半小时做一盘莲花血鸭,现在通过自动化生产线每小时能产出3000份。以品牌化思维赋能产品增值溢价。制定品牌发展规划,构建产品标准体系,专业设计IP形象,通过网络直播、文化推介、活动冠名等多种渠道推广品牌。以市场化思维带动农村共同富裕。采取订单农业、连锁经营、提供就业等灵活方式形成各方利益共同体,推动莲花麻鸭、山茶油、土辣椒等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目前,莲花血鸭预制菜已经带动全县80余家麻鸭规模养殖户年净收入实现增长30%。
莲花血鸭的成功案例,是促进绿色发展、共享生态红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以产业化利用、价值化补偿、市场化交易为重点,拓展“两山”双向转化多元化路径。特别是以生态农业、林下经济、生态文旅、森林康养等为重点,系统打造“生态+”产业体系,加快推动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取得积极成效,很多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强基础,加快核算评估确权。完善生态资源监测制度,构建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统计体系,健全生态资产价值评估机制,加大核算评估应用力度,积极拓展在生态产业开发、资源环境要素交易、绿色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应用场景。聚龙头,引进培育链主企业。鼓励各地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一县一业”打造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探索建立“链长+链主+链创”融合长效机制,注重招引培育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业、对产业链上下游拥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的“链主”企业,聚起生态产业化创新生态。补链条,增强产业发展势能。加快生态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立足特色优势加大精深加工农产品开发,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家庭林场+基地+农户”“‘两山’资源公司+村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补齐冷链物流短板,打通研发、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关键环节,推动农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全链升级。兴业态,壮大产品消费市场,主动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拥抱新技术催生的跨界融合,鼓励多产业交叉融合,推动生态产品生产与文旅、科创、会展、数字经济等多领域结合,推广“直播电商+冷链配送”“中央厨房+冷链配送”等新模式,引导各地农产品及预制菜企业与头部电商企业加强合作,分享流量经济红利。创品牌,形成产品核心竞争力。在打响“赣鄱正品”全域品牌的基础上,积极培育一批有质量、有口碑、有市场的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品牌专业化运营和科技赋能,推动更多品牌打入国内高端市场,形成全域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组成的品牌体系。
省生态文明研究院将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围绕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先行省份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撑,努力推动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把生态要素转化为生产要素、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深入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多元实现路径贡献更多江西智慧。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资溪县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拓宽“两山”转化通道,不断为全国县域“两山”转化探索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资溪实践
吴淑琴
近年来,资溪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为抓手,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切实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释放生态红利,逐步走出了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绿色发展之路,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称号。
全力守护一方山水,不断厚植生态底色。2002年确定“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以来,资溪县以最有力的举措推进生态保护。全面实施新“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系统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资溪的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综合质量多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以最有效的方式推进生态治理。每年安排300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城乡环境整治等生态文明项目建设,近几年引入社会资本6亿余元,参与生态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管理。创新落实“河(湖)长、林长+警长、检察长”生态综合执法机制,严格落实耕地、生态、水资源三条环境保护红线,切实以良好生态惠民利民。以最严格的制度保障生态发展。落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要求,编制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先后关闭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拒绝了一大批与发展战略不相符合的产业项目,有效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全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不断释放生态价值。资溪县摸清生态底数,开展县域GEP图斑级精算,完成GEP一张图平台建设。2021年,资溪生态产品价值(GEP)为478.76亿元,增长2.7%,是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9.23倍。同时,搭建转化平台,成立全省首个“两山”转化中心,通过实体化运作,收储山林、河湖等生态资源资产20余项,总价值超过20亿元,直接带动受益农户1万余人、年均增收2万余元。成立全国首家竹产业支行,并在全省率先开展“一行一品”试点,“森林赎买抵押贷款”荣获全省金融创新一等奖,《信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荣获全国优秀案例,森林收储运营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典型案例。同时,推动“双碳”试点。联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8家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抚州(资溪)碳中和实践创新中心”,积极搭建碳中和评估模型,荣获BSI认证的全国首个县域“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声明证书。开展碳汇金融试点,颁发全国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发放林业碳汇权益质押贷款1.83亿元,有效实现碳汇赋能金融。
全力发展绿色产业,不断共享生态红利。资溪县做大现代农林产业,坚持生态资源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一体化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等建设,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坚持立体思维发展林业,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林权收储24万余亩,林权流转率达36.8%,受益林农超过2万人,带动村集体平均增收6万元。树牢“大食物观”,积极拓宽林下发展空间,大力发展以笋竹两用林、仿野生灵芝为特色的林下经济,全县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达62万亩,发展林下经济经营主体112个,实现综合产值30亿元。同时,发挥55万亩毛竹的资源优势,建设了全省首个竹科技产业园,推动毛竹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做优旅游康养产业。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持续挖掘山水资源,形成了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觉山为龙头,以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支撑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先后荣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江西省“风景独好”旅游名县、全省优秀旅游服务体验城市试点县称号。以唱响“文化抚州、梦想之舟”品牌为契机,积极探索推广“九养资溪、中国睡都”康养路线,先后获评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省首批“美丽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先行县。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资溪县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拓宽“两山”转化通道,不断为全国县域“两山”转化探索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资溪实践。
江西林业系统不断加大生态产品供给与开发,创新生态产品调查、监测、补偿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交易机制、生态产品金融支撑机制,做实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谌晓辉
江西林业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加大生态产品供给与开发。推进国家及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林木种质资源库和示范保障性苗圃建设;大力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区域森林“四化”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推进国有林场场外造林和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加强森林抚育和科学经营,进一步提升森林质量;开展林业固碳增汇行动,提升碳汇总量。创新运行机制,加大生态产品开发。大力开发CCER、VCS及创新抚州远期碳汇、武宁“乡村林碳”、崇义“康氧林碳”产品,基于总量平衡原则开发湿地占补平衡指标和森林覆盖率指标等生态产品。
创新生态产品调查、监测、补偿机制。创新生态产品权能实现形式,创新林下经济、湿地生态、康养基地收益权证制度,发放全国首本林下经济收益权证、湿地生态收益权证;协同完善林权登记制度,协同自然资源部门初步形成林权登记“一窗受理、串行办理”部门协同办事模式。推进林权管理服务系统与不动产登记系统对接互联,已在抚州全域实现互联互通、协同办事和数据共享;建立调查监测体系,建立林业资源“一张图”和林权资源“一张图”,动态掌握生态产品情况;完善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政策,试点重点生态区位非国有商品林赎买,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推行建档立卡脱贫户生态护林员补助。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交易机制。建立权益类生态产品流转机制,设立林权流转服务平台,细分油茶林、药材林等林种板块,开展摘挂牌、竞价交易;建立调节类生态产品交易机制,设立生态产品(抚州)交易平台,挂牌交易林业碳汇、湿地占补平衡指标;建立湿地占补平衡运营机制,设立运营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后备湿地资源和占补平衡指标登记、核算等机制;创新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机制,搭建赣林碳抵消平台,建立林业碳汇线上登记、交易、消纳机制;建立大宗林产品交易机制,设立林业要素交易平台,上线红木方料、黑茶等10余个交易产品,开展仓单、订单摘挂牌交易。全省累计公开交易林业生态产品85.67亿元,其中湿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0.74亿元,大宗林产品交易6.24亿元。
健全生态产品金融支撑机制。健全林业金融支持政策体系,联合金融监管、财政等部门印发林权抵押贷款和公益林(天然商品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建立林银协同服务机制等政策文件;建立林银保协同服务机制,建立全省统一的林业金融服务平台,打造与金融机构线上线下、协同办事、合作风控的服务闭环;建立林权收储担保体系,选择21个县(区)为试点,其中14个县(区)组建林权收储机构,累计收储林地面积69.51万亩。协同创新林业金融产品。协同金融机构在全省推行“金穗油茶贷”“林农快贷”“林权收储贷”“公益林补偿收益贷”及“油茶、中药材地方特色保险”。全省累计发放林权贷款329.6亿元,贷款余额154.27亿元;全省油茶、森林中药材保险投保面积1180.08万亩,涉及农户37.81万户,保额184.32亿元。
做实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拓宽生态产品产业化路径。省政府、省人大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油茶产业、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成功举办十届中国(赣州)家具产业博览会、第三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季、四届江西森林旅游节主题活动、首届江西林业产业博览会等相关活动;加快培育经营开发主体,组建中林(江西)林业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引进鲁丽集团投资百亿元落户安福县开工建厂,引进福建5家竹企共投资50亿元落户井冈山市打造整条竹加工产业链。分类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竹产业、林下经济;积极发展森林医养、森林研学、森林旅居等类型产品,逐步完善森林旅游与森林康养产品体系,做大做强木材加工及家具产业。
省生态环境厅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争做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排头兵,全面推进美丽江西建设,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陈光胜
江西是唯一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省份。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争做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排头兵,全面推进美丽江西建设,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深化改革,不断筑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省生态环境厅全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改革工作,在做强价值实现载体、探索多元化实现路径、确立市场化交易机制、健全保障制度等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
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做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载体。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思路,扎实推进示范创建“样板工程、精品工程、细胞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工作。抓好省级“两山”基地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乡镇等系列创建。目前已创建国家“两山”基地10个、居全国第四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8个、居全国第七位,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畅通“两山”多元转化路径,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建立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签订流域补偿协议126份。实施三轮赣粤东江、两轮赣湘渌水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下达补偿资金32.46亿元。持续推进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完成14笔交易,交易总额2090.93万元;扎实做好全国碳市场交易管理,2021、2022年度我省履约率分别为99.98%、10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健全保障机制,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探索创新生态环境导向EOD模式试点、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机制保障。制定跨区域生态环境联合执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联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机制,全省已累计办理生态环境损害案件1937件,赔偿金额4.8亿元。
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省生态环境厅注重“两山”转化典型培育,总结凝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经验,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许多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有一种生活——叫靖安。靖安县是第一批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模式。有一种向往——梦里老家。婺源县是第二批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以“古色”“绿色”引领全域旅游,塑造了“油菜花海”“晒秋赏枫”“梦里老家”“古宅民宿”四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美丽名片。有一种业态——崇水山田三产融合。崇义县是第三批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通过生态产业多维度融合、生态物产研发创新、“崇水山田”区域品牌打造,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崇义特色的“两山”转化之路。有一种创新——山水武宁。武宁县是第六批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林长制,通过探索“林长+双碳”的新路径,统筹推动生态“含绿量”、经济“含金量”、制度“含新量”三位一体发展。
聚焦聚力,努力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省生态环境厅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打通“两山”双向转化通道,持续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聚焦载体持续发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提档升级。将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抓手,精心培育和选树一批示范创建典型,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借鉴。聚焦路径持续发力,加快打通“两山”双向转化通道。积极推进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深入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签订长江干流跨省流域补偿协议,拓展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渠道,推动跨设区市间的县(区)协议签订。聚焦机制持续发力,不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加强环境信用管理,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深入开展EOD模式试点,确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努力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最大化。
省生态环境厅将进一步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这篇大文章,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只有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生态文明,方能享受生态红利,造福子孙后代
马回
2023年上半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5.3%,高于全国平均13.9个百分点,全国排名第六;PM2.5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3微克/立方米,全国排名第十二,两项指标均居中部地区第一。
构建集成高效、协同推进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强健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现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同和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推进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引导企业积极推进绿色生产方式,主动承担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科研机构和公众参与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估,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管理监督,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加快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聚焦“1269”行动计划,加强重点产业绿色化创新能力建设。坚持做好“一产一策”,推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聚力推动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强化工业节能降碳,推进循环型产业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创新链,打造高端引领的创新增长极。
积极推动能源利用清洁低碳转型。着力改善能源结构,逐步实现清洁能源替代。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稳步构建现代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体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推进建设一批光伏、风电项目,支持建设光伏、风电发电配套适当比重的储能设施。鼓励在建筑、交通设施中安装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降低厂房生命周期碳排放。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持续降低传统燃油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的比例。
畅通“两山”双向转化渠道,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积极探索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深度融合的新路子。以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重要生态功能区等为重点,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培育生态产品市场,促进生态产品可交易、可变现。在森林、湿地等不同生态产品领域开展资源资产化、证券化、资本化改革。
推进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充分利用好世界VR产业大会等平台,推动数字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融合运用。推进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融合发展。加强一体化生态环境智能感知体系建设,提高对大气、水、土壤等数据资源的自动采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加强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智慧化治理,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和绿色化转型。大力普及绿色智慧生产生活方式,在绿色生活中融合数字智能新要素,推动数字生活与绿色生活融合共生。
当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我们要坚守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情怀与志趣,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只有共建绿水青山,方能享受生态红利,造福子孙后代。
节能减排是保护生态的一种方式,我们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促进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增效,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加快形成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
李平
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我国能源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问题仍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节能减排依然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节能减排即节约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产生排放,是企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一个双目标优化系统,它追求的是经济与环境的整体最优,是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清洁生产强调废物的“源削减”,即在废物产生之前即予以防止。通过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真正做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来源,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绿色生产技术广泛应用。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如高效燃烧器、节能变频器等,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推行废物资源化利用,如废水处理回用、废煤气利用、余热利用等,实现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引进低碳技术,如CO2捕集、碳交易等,减少碳排放,降低企业的环保成本。
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引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在企业内部建立环境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环境政策的执行。强化环境监测与评价,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对企业各项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组织开展环境培训教育,增强员工环境意识,提高环保技能,推动全员参与环境管理。
环境治理工程实施。引进高效脱硫、脱硝、除尘等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减少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建设高效废水处理站,采用生物降解、深度过滤等技术,减少废水排放对水环境的污染。建设垃圾处理中心,采取分类处理、资源化利用等措施,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
环境与社会责任履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如帮扶、教育支持等,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定期发布企业环境信息报告,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公众的沟通与交流,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加入环境保护组织,积极参与环保工作和环境保护活动,共同推动绿色发展。
通过推行清洁生产、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建设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环境治理工程和履行环境与社会责任,工业企业能够实现绿色高效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有益于企业自身的形象提升和长期发展,也符合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需求。
生态就是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我们将围绕生态环境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等,赋予科技手段,切实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增强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冷健雄
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道必答题。生态就是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我们将围绕生态环境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等,赋予科技手段,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久久为功,建设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江西,切实提升生态环境水平,增强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厚植绿色底色,提升生态质量和稳定性。江西在生态环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必须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增加环保投入,确保企业在贡献绿色低碳环保产品的同时,自身也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依靠生态环境技术的进步,助推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保护都离不开生态环境技术的提升。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给生态环保企业带来很多新机遇,江西环保企业要加强创新研发投入,在环境治理、环境监测、环境服务等方面,提升技术支撑水平和能力,为我省高质量发展贡献环保产业的力量。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近年来,我省相继启动生态补偿工作。比如,和广东省签订《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促进东江源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东江流域出境水质保持100%达标。通过生态补偿协议,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如果再加上打好生态资源优势这张牌,发展有机农业、经济林、生态旅游等,可以共享生态红利,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把江西生态资源优势转为发展优势的步伐。江西省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如何帮助各地方政府摸清底数,实现生态资源价值转换,森林蓄积所蕴含的碳汇资源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为江西低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改革创新,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碳交易市场,探索碳排放权交易、碳汇转换等方式,鼓励企业采取低碳技术,节约能源,鼓励企业和地方政府参与碳市场交易,进一步加强对森林保护和湿地修复工作,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舒适与安宁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居住质量和幸福感;清洁空气、安全水源和健康食品可以减少疾病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可以加强水资源、粮食产出和能源供应等资源的持续可利用,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有志者,事竟成。江西怡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将持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久久为功,助力建设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江西,为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贡献力量。
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正在成为全社会共建美丽家园的自觉行动,我们正在为实现“双碳”目标而努力
罗晞
中共江西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明确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江西实践路径,并将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作为“三大高地”之一,表明了省委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坚定信心与坚强决心。
2023年10月24日,生态环境部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制定发布了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等4项温室气体资源减排项目方法学,明确了开发此类项目的适用条件、减排量核算方法、监测方法、审定与核查要点。项目减排效果按照方法学等核算核证后可以在市场出售并获取相应的减排贡献收益。这意味着,相关领域的碳汇正式开放,交易所虽然未对普通个人开放交易,但相关的公司,甚至新的公司都可以开户。目前,中国碳交易价格与国际碳交易价格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投资潜力巨大。从GEP试点建设,到碳达峰试点建设,再到低碳负碳示范工程建设,这项事业已经从政府高位推动逐步向企业深入。
近年来,江西以绿色崛起为发展战略,把生态资源作为最宝贵的资源,把生态优势作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生态优势从点上出彩向全域拓展,持之以恒、深入推进,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子。我们致力于聚焦生态碳汇与绿色发展研究,在“两山”理论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系统碳汇形成过程与影响机理研究、生态碳汇、碳储量的遥感反演与动态监测、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稳碳增汇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碳资产管理服务。开展了鄱阳湖沙化土地的植被恢复与生态治理工作,推动建设了鄱阳湖湿地第一个碳通量塔,对鄱阳湖湿地开展了长期的生态监测与碳循环研究,承担了系列社会服务横向课题。同时,加强科普宣传,在20余所中小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环保教育实践基地,深入农村社区、革命老区,开展志愿服务和环保宣教。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全省上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江西师大双碳研究中心将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聚焦双碳目标,畅通“两山”转化路径,拥抱绿色发展新机遇,为推动江西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现场互动
刘恒军(南昌万安商会会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良好基础上,近年来,江西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集中发力,取得良好成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彭小平:江西正全域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主要抓手、重要任务和重大改革,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突出成效:
政策制定上三个全国率先。在全国率先发布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规范和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管理办法。
平台建设上四个全省统一。建立了全省统一的生态产品信息共享与GEP核算平台、湿地资源运营管理服务平台、自然资源权益与储备保障中心,推动打造生态产品集中交易平台。
价值转换上五个真金白银。全省绿色贷款余额超7300亿元,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近250亿元,碳汇、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累计成交额近4500万元,湿地占补平衡指标累计成交额超6600万元,林业类生态产品累计成交额超70亿元。
推进保障上两个江西特色。省生态文明研究院牵头联合15家国家级、省级高端智库组建了江西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智库联盟,生态资产价值评估行业协会也正在积极筹建。
李轩(南昌县广福镇人大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中提到要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江西省森林覆盖率63.1%,位居全国第二。江西林业是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谌晓辉:高质量发展跟高质量保护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现在对公益林,包括天然商品林的区分,政策正在开放,我们允许按照公益林的管理办法进行发展。我们的采伐政策,以前是既要有采伐的限制、还要有采伐的计划,要提前向林业部门申请采伐许可。如今,在《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方案》里面,出台了很多措施:在现有的基础上,比如说对五年的采伐限额进行总控;赋予它金融特性,在金融机构里面融资;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比如说造林,每年经过验收之后,大概每亩有1500元至2000元的补贴。
所以,林业资源除了保护之外,还要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林业有三大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我们让社会资本进来之后,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益,将我们的绿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本期主办:江西日报社(江西报业传媒集团) 江西省纵横东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执行策划:柯凌云
编辑:柯凌云 韩卫东 胡应宁 黎 萍
论道热线: 1527911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