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在新建区昌邑乡97平方公里的湿地里,近10万只候鸟“集结”于此,或翱翔起舞,或低头觅食,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生态美景。而这一惬意美景的背后,是一所“生态警务室”——曹会村警务室的全心守护。民警们用脚步丈量着鄱阳湖,用心保护湿地生态、守护候鸟家园、巩固退捕禁捕成果。
1月31日9时,在昌邑派出所曹会村警务室门口,由民警、大汊湖保护站、村干部、义警组成的“护鸟队”正在为他们的巡护工作做准备。
“今天,我们继续分成3个小组行动,围绕辖区内的大汊湖、安塘湖、小滩湖、蚕豆湖水域开展巡护,注意沿湖滩涂地上的网具、垃圾等杂物,确保候鸟栖息地生态安全。”交待了当天任务,昌邑派出所所长喻铭和队员们背上望远镜,手拿GPS,带着喊话器,分散到昌邑乡每一处草洲湿地。
巡护湿地就是行走在淤泥、杂草中,每一步都在负重前行。但是对于曹会村警务室民警来说,每一次出行也许就是一次“救护”。
“你看,这里有一个地笼,我们一起来清理下!”民警魏剑波一边招呼着队友,一边向记者介绍,“地笼”俗称“绝户网”,类似一种陷阱,在对鱼类资源造成灭绝性破坏的同时,还会导致水草、垃圾等杂物堆积堵塞河道,严重破坏生态平衡。不到2分钟,魏剑波几人就娴熟地清理了一个长达近10米的地笼。
“昌邑乡北临鄱阳湖,每年冬天,都有大批候鸟来这里越冬,根据巡查统计,目前有东方白鹳、灰鹤、白琵鹭、鸿雁、白额雁等多种候鸟聚集在湖区。现在大家爱鸟、护鸟的意识也大大提高,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来越冬的候鸟越来越多……”说起昌邑乡的生态环境,魏剑波打开了话匣子。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受伤、饥饿、受困的候鸟时,都应当及时给予保护并报告”……11时,结束巡护工作后,民警又开始向辖区村民宣传野生动物及湿地保护法律法规。
“作为偏远湖区派出所,如何用有限的警力高效开展‘生态警务’工作,是我们纵深推动基层工作的目标任务。”喻铭说,今年以来,昌邑派出所共开展生态保护座谈会、保护候鸟大讲堂、法律法规宣讲10场次,走访入户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余份,张贴各类宣传标语70余条,让生态保护更贴近生活、更深入人心,进一步筑牢“生态警务”社会基础。
乘着科技强警的东风,昌邑派出所也着力推动警务服务模式向智慧警务转变。为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昌邑派出所在辖区重点水域安装了40个天网探头和2个高精准红外线探头,构建“物防+人防+技防”一体化巡查新模式,大幅提高湖区迁徙候鸟观测、退捕禁捕工作的精准度和巡查范围;不定时出动无人机开展空中巡护,坚决做到不留隐患、堵住漏洞、消灭死角。“下一步,昌邑派出所还将联合森林分局、自然资源等部门深入辖区饭店、菜场,严格落实‘捕、养、售、运、食’等环节的走访、摸排及常态监督检查,提高群众禁捕、禁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喻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