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hatGPT到Sora,人工智能正在走向大规模应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大学元宇宙研究院院长闵卫东,从发展新一代数字技术、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以及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未来产业三个维度出发,向大会提出了相关建议。
闵卫东认为,人工智能带来的便捷功能一方面将推动科研生活生产迎来新的变革;另一方面也会对相关产业布局产生深刻影响,并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人工智能带来了发展机遇,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它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闵卫东说,眼下,大模型和AI机器生成的内容有时可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从而导致欺诈等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了信息的可信度,给社会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为此,闵卫东在两会期间提出了加快研究数字技术防范人工智能风险的相关建议。
在闵卫东看来,技术快速发展犹如一根锋利的“矛”,人们在拥有“矛”的同时也应打造一块能抵御潜在风险的“盾”。“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我们不仅要在技术层面研制出‘盾’抵御风险,还要紧锣密鼓地同步开展立法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人工智能及其算法在使用和应用方面的限制和义务,形成相配套的机制与体系架构,使其化作拉紧人工智能发展的监管‘缰绳’,实现人工智能的可知、可控。”闵卫东表示,技术的安全发展在当下不只困扰着中国,更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需要各个国家齐心协力推进相关法律的完善。
对于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此助推江西等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闵卫东建议,国家可在欠发达地区建设培育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并给予一些倾斜政策以吸引人才,帮助欠发达地区筑牢“起跳”基础,助力地方快速发展未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