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团组会议上,我省代表从容自信、坦诚回答,深深吸引着记者们的目光。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海波摄
江西好声音,世界来聆听。
3月6日下午,北京,江西代表团媒体开放团组会议如约而至。在诸多境内外记者的关注下,一个活力无限的江西精彩亮相,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徐徐铺展。江西,正以自信开放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到谈认识、说体会、提建议,再到回答记者提问,代表们畅谈真知灼见,回应社会关切,既体现思考深度,又饱含民生温度。话语之间,传递出江西谋发展、图奋进的强烈信心。
这份信心从何而来?
信心,来自厚望如山的把脉定向和情深似海的指路引航。2023年是江西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西考察指导,赋予江西发展新定位、新使命,极大鼓舞了全省上下的斗志,令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信心。
信心,来自得天独厚的绿色优势和熠熠生辉的红色资源。“江西是全国唯一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的省份。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稳居全国第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全国前列。”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徐延彬自豪地告诉记者。
如果说,绿色是江西的底色,那么红色便是江西的品牌。“在萍乡爆发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孕育了宝贵的安源精神。我们抓好安源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深挖甘祖昌将军和龚全珍‘老阿姨’精神富矿,打造‘一所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江西甘祖昌干部学院。”全国人大代表、萍乡市委书记刘烁如数家珍地向大家介绍。
信心,来自各行各业的奋进实干和处处涌动的活跃创造。“栽黄桃、种茶叶、做民宿、拉研学、当讲解,村民当上股东、领到分红,成为销售能手、品茶专家,神山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经突破了100万元。”
“刘辉技能大师工作室与袁政海大师工作室成立联合工作室,填补了江铃集团乃至全省机器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空白,为江西相关产业提供技术与专业技术人才储备,是一次极具前瞻性的探索与挑战。”
…………
从乡村脱贫致富到企业创新创造,左香云、刘辉等一线代表口中的翔实数据、生动案例,让江西信心既看得见,更摸得着。
辩证来看,发展从来不会是一片坦途,但只要坚定信心,踏实肯干,就能走得扎实、赢得长远。
这份信心指向何处?
——指向以科技创新为产业蓄势赋能。当前,江西正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让工业这个“引擎”焕发出更加强大的动能。
在推动科技创新中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成为代表们共同的关注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齐涛是从北京来到赣州的“进口老表”,他动情地分享研究院的故事:“三年来,研究院承担科技部攻关任务和重点研发计划任务、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省市重大科研项目共128项,在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等关键技术攻关上取得重要进展。”齐涛表示,下一步,研究院将以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核心任务,布局重点领域的材料研究与应用,解决关键科技问题,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应用。
——指向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赣鄱大地,沃野复绿,目之所及皆是希望。面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提问,全国人大代表、上饶市市长邱向军详细作答:“近些年,上饶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经过‘生态修复+文旅打造’,望仙谷不仅恢复了生态环境,也振兴了乡村经济,曾经的废弃矿区成为新晋网红景区,有效带动近1000家农户致富。今后,上饶将努力把更多美丽资源转变为美丽经济,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步伐。”
代表们生动鲜活的介绍,贴切实际的应答,赢得现场45家境内外媒体记者的阵阵掌声。
“从代表们的从容应答中,我看到了江西的发展成效,更领略到江西的勃发信心。”人民日报社记者邹翔直言,“不论是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还是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江西努力奔跑的脚步和自信自强的气质令人印象深刻。我由衷地为江西点赞。”
信心赛黄金。有这般信心、底气和追求,江西未来可期!
江西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宋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