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广西桂林)
据近日《成都商报》报道,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成都要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丰富小缝小补、特色餐饮、家政便民等服务业态,更好满足市民改裤脚、配钥匙、磨菜刀、修水电等家门口的生活需求。
缝补衣服、换拉链、改裤脚、磨菜刀、修雨伞等,被统称为“小修小补”。虽然沾上了一个“小”字,但实际上却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行业,关系到百姓生活的便利性,以及能否有效降低生活成本,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也关系到很多人的就业问题,一个“小修小补”摊位的背后,可能就是一家人的一日三餐、柴米油盐。
很多市民反映,在生活中他们确实离不开“小修小补”。小修小补”也就意味着小本经营,规模小、利润低,不太可能租用繁华闹市区的临街铺面做生意。在这种情况下,想让“小修小补”行业有序经营、良性发展,为城市增添烟火气,同时也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就离不开地方政府、街道以及社区的大力支持。
具体来说,就是引导“小修小补”回归社区,回归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以成都市为例,位于成都锦江区成龙路街道的R29社区生活空间,门口的便民缝补室小而精致,其中放着缝纫机、各色针线,以及等待缝补的衣服裤子。该空间由兴城人居携手锦江区成龙路街道联合打造,于2022年6月开始运营。社区生活空间与社区生活服务有限公司合作,设有快剪理发、缝补剪裁、洗衣皮护、修鞋修复等服务板块。以裁缝室为例,缝补业态以远低于市场价的租金入驻R29社区生活空间,入驻后用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为居民提供服务,以实现居民与经营者的双赢。
同时,街道、社区也应该积极和小区物业合作,通过制作和推出“小修小补地图”的方式,在更好服务社区居民的同时,也让“小修小补”得到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