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酸水吗?”“打饱嗝吗?”“胃里发烧吗?”今年84岁的“国医大师”伍炳彩每周仍会抽出时间来江西省中医院国医堂出诊,详细地询问患者病情,与医学生一同把脉,随后熟练地开出中药处方,叮嘱患者注意事项。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中医药行业蓬勃发展,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医疗条件逐步完善……从医从教六十余载,荣获中医药界至高荣誉国医大师的伍炳彩,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之一。
伍炳彩教授,药材简单,但缺几味药的话疗效不太好。”如今他已经没有这样的顾虑。截至2023年,江西中药材资源达3966种,并且是全国为数不多具备中医药种植、制造、流通完整产业体系的省份。
在医保目录管理上,江西对群众享受中医药服务予以倾斜支持,将236个医疗机构制剂、190个中药饮片以及361个品种、1245个品规的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医保支持政策,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开完药,缴完费,患者就可以回家了。”伍炳彩表示,中药代煎服务历经发展,现在借助先进的设备与工艺,能够定温定时定水进行煎制,采用密封真空包装,有效延长中药保存期限,甚至提供寄送到家的服务。中药种类日益丰富,不仅有需煎煮的饮片,更有便捷的中药冲剂。通过先进的中药颗粒剂调配机,中药配方颗粒实行机器自动化调配,由计算机全程监控,通过确认处方、自动计算、自动称重、自动配药,同时对颗粒药品名称实行电子条码识别,避免调配差错。同时,在全封闭的环境下自动将中药颗粒平均地封装在药袋或药盒里,便于携带,且调剂时间短,立等可取。
医疗设备逐渐增多 中医看起化验单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中医强调整体观,各个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为确定病情,在问诊时,伍老总是提出许多问题,“要问得很仔细,如果病人说不清楚,就得反复问。”
随着科技的发展,X射线、核磁共振等医疗设备逐渐增多。尽管望闻问切依然是中医的基本功,但这些医疗设备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确定病情,进而对症下药。患者也常常带着化验单,前往专业科室进行问诊。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陈日新团队还创立了热敏灸新技术,为灸疗临床和科学研究带来了新活力,形成了“北看天津针、南看江西灸”的发展格局。热敏灸已成为江西中医药领域的一张名片。
“当归10g”“茯苓10g”“白芍10g”……医学生李星亮大声念出药材名称、剂量,并写在病历上,经伍老确定后在电脑上登录系统,将药方打印出来,交付给患者。“以前手写方子,工工整整地写上药材名、重量,还得签字确认,怕发错药。”伍老感慨,如今通过电脑,相关信息便能“流动”到药房。
记者手记
江西是杏林文化的发源地,孕育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中医药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中医药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在江西这片热土上,中医已经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心中,成为守护百姓健康的重要力量。未来,中医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陈春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