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山峦叠翠、层林尽染,驱车行驶在通往高海拔山巅的“天路”怀玉山公路上,窗外云雾缭绕、如梦如幻,道路平整宽敞,一路直抵山顶。上饶打造了一批高品质的“1号公路”,这批公路建设情况如何?建成后带来了怎样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近日,记者前往实地探访。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章娜
怀玉山“天路”。图/缪泽理
德兴市李宅乡(李宅至宗儒)公路。图/王有林
弋阳县湖雷线(湖西至雷兰)。图/顾煜
“天路”带火乡村旅游
10月16日,沿着怀玉山公路盘旋而上,便到了玉峰村。走进村落,统一的装饰风格令人赏心悦目,据悉,每到节假日,这里游客如织。村民老叶将自家房屋改造,做起了民宿生意,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老叶说:“以前山里交通不便,风景虽好,但因为进村难,游客少。现在好了,我们村里的旅游发展了起来!”
村民口中的路修好了,正是当地投资2.9亿元完成的18.77公里“天路”建设。该路全线采用三级公路标准建设,并在沿途设置了2个观景平台和1处旅游景观墙,结合美丽生态路建设理念实施,形成了玉山样板的“1号公路”,达到了“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的旅游公路效果。
项目建成后,群众在公路沿线开办了许多具有怀玉山特色的民宿,还畅通了当地盛产的高山有机蔬菜、高山油茶等土特产品销路。百姓们称:“‘1号公路’建成后,不光在旅游上面是‘1号’,生态上面是‘1号’,更是我们富民的‘1号’,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商机,全民可以参与创业,开发全域旅游。”这条公路极大地改善了沿线居民的出行条件,还对怀玉山的旅游开发和沿线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修一条路兴一方产业
德兴市李宅乡宗儒村建于唐代,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人文底蕴丰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被评为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是通往三清山的必经之路。走进村庄,只见平整洁净的沥青路贯穿村落,千亩荷花基地幽香浮动、生机盎然,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犹如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
修一条路、串一路景、兴一方产业、富一域百姓,农村公路的不断延伸,让乡村振兴驶上了“快车道”,为农村群众铺就了“幸福路”。宗儒村进村公路是宗儒村的主干道,房屋依路而建,村民依路而居。宗儒村依靠乡村振兴战略的好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改造建设这条双车道旅游公路,由原来3米宽的水泥路拓宽至6米宽的沥青路,实现“白改黑”,完善了旅游服务质量基础设施,全力推动乡村旅游服务能力提档升级。
黑色的柏油路面画上红、黄、蓝三道彩虹线,穿入杉木林中,与粉红的荷花、蓝色的天空、纯净的云朵交相辉映,“古八景”绘成“新八景”。今年以来,宗儒村吸引游客数量已超千人。
“1号公路”带来蝶变
在“四好农村路”的带动下,上饶市的乡村旅游、特色产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广信区望仙乡的望仙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里曾是一个萧条破旧的“空心村”,如今却成为热门旅游景点。悬崖之上的望仙谷景区,每年吸引游客30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5亿元。
同样受益的还有弋阳县的雷竹种植产业。得益于新修建的乡村振兴“1号公路”,雷竹笋得以快速运往全国各地。当地种植户包龙兴告诉记者,他的200亩雷竹种植基地,每年纯收入都在260万元以上。
据上饶市交通运输局相关人士介绍,2021年,上饶依托覆盖广、通达深的农村路网,深度融合自然生态、特色产业、历史文化等资源,决定用5年时间打造500公里高品质的美丽乡村振兴“1号公路”,并纳入了省、市“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截至目前,上饶市已打造完成400公里美丽乡村振兴“1号公路”,建设完成1800余公里美丽生态文明农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