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闻网讯 “一老朴实”“憨头搭脑”“依思八贴”“福气妥妥”“夯不啷当”……这些南昌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在全国首个南昌方言脱口秀赛事“南昌话·说新建”——首届南昌话方言大赛经过初赛、复赛后,即将迎来总决赛。在这场大赛上,各种南昌方言的词句不断。
曾经,以为被年轻人遗忘了的方言,在当今又以最时髦的方式,说着最时髦的文化事件,被引入时尚生活。
那么,你有多久没说过南昌话了?
方言是故乡的根
“鄱阳湖里咯几根子草,南昌人饭桌上变成了宝,喷喷香咯日子,红火火咯过哟……”2005年,我省第一部赣语方言连续剧《松柏巷里万家人》首播,作为这部连续剧的片头曲,《藜蒿炒腊肉》用地道的南昌话哼唱出南昌菜名。
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南昌方言是豫章文化的根基,是南昌人民共同的乡音记忆。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20世纪70年代,社会上民众普遍使用的语言基本上都是方言。当时一些来南昌工作的外地人说的都不是普通话,而是南昌话,或者是带有浓郁南昌特色的普通话。“在我小时候,周围的同学都讲南昌话,老师也只是在上课时才说普通话。”首届南昌话方言大赛评委、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西地方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黎传绪说。
方言也是记录、表现一个地方不同时代特征的标尺,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精神特质。“赣方言至今仍然保存着中华民族至少五千年来语言发展的脉络,体现了宋元时代的语言概貌。按大类分,南昌市乃至全省大部分地区使用的都是赣方言。从小类来看,目前南昌的方言大概可以分为南昌话、新建话、进贤话、安义话四种。”黎传绪告诉记者,他在前几年还整理了一部分具有南昌本地的特色的“四字成语”。
伴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大力开展语言文字工作后,南昌人开始逐渐习惯使用普通话。
为什么还需要南昌话?
对长居家乡的李戌宇来说,南昌话是证明自己来历的符号;对在他乡打拼的李俊伟来说,南昌话是割舍不下的乡愁;对四处求学的广大游子来说,南昌话是在人群中辨别同乡的触角……
“方言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有很多词只能意会,而无法用普通话转译。这就成为我们这地区的人独有的默契和记忆。”黎传绪表示,每一种方言都或多或少跟普通话存在着区别,每一种方言都有自己的特色俚语,且大都不为“外人”所知。
文化是方言的魂
“通过对语言的研究,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说‘石’这个字,南昌话的读音是sa,就是南昌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特点……”知名学者、语言学达人郑子宁说。
方言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解读不同“文化密码”的钥匙。
“伏羲吔,天上金鸡叫哇,地下凤凰啼哟,洞房花烛夜呀,正是贺郎时哦……”用南昌方言演唱的《塘南贺郎歌》是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通过抖音平台向全国展示南昌方言的魅力。
事实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许多南昌民俗专家和工作者就开始记录和整理南昌方言民间艺术资料和作品;除此之外,也开始有民间艺术家继承和保护南昌方言艺术。
成立于2011年的贵林社是江西首家方言相声剧团。负责人小筱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