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万吨桥梁“轻盈”转体
“各组工作人员请就位!3、2、1,开始!”11月7日7时38分,随着施工指挥部下达指令,阳光大道跨京九铁路和昌九城际铁路斜拉桥转体项目的8#主桥正式作业,以每分钟1.15度的速度平稳转动。经过80分钟连续紧张作业,8#主桥桥体跨越京九铁路,顺时针旋转88度,于8时58分与连接段实现精准对接,完成转体。
11月8日1时47分,阳光大道主桥转体施工现场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在转动装置作业机械的牵引下,重达2.8万吨的阳光大道跨京九铁路和昌九城际铁路斜拉桥转体项目的11#主桥开始转体,稳健“漫步”,顺时针转动80度后,最终于3时20分实现跨铁路“空中对接”,转体成功。
不到一天时间,两座主桥成功完成高空“二人转”,实现精准对接,为阳光大道全线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单幅桥梁的转体重量2.8万吨,桥面宽度36.6米,转体球铰直径5.6米,这三项参数在江西省同类型转体桥梁中都位居前列。”中铁上海设计院南昌院桥梁总工杨功勤介绍。
此次桥梁得以平稳转体的奥秘在于其精妙的设计。
杨功勤告诉记者:“转体桥梁上承台安装了直径15米的转盘,配以对称分布的钢绞线和八组支撑脚,形成类似‘双层碗状’的稳固结构,这一设计不仅能支撑巨大的桥体重量,还能借助牵引系统和转体球铰的作用力,如同石磨般以每分钟1.15度的速度平稳旋转,顺利实现转体。”
据介绍,两座桥梁的结构形式为矮塔斜拉桥,这种桥型是介于连续梁桥与传统斜拉桥之间的新型桥型,使得桥梁的跨径得以延长,具有优越的结构性能和良好的经济特性。
跨越铁路铺就通途大道
11月7日,站在转体桥近处,记者看到,每间隔几分钟转体桥下就有列车疾驰而过,带起呼啦啦的风刮过耳际。
“京九铁路作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车流密集,每隔3到4分钟就有列车通过,如此高的行车频率,使得施工‘天窗’时间比较紧凑,作业时间短、转体重量大、安全风险高,这就对转体技术和精度的要求极为严格。”望着风驰电掣的列车,中铁十一局五公司项目负责人杜钊感慨道。
如何在确保既有线运行安全的情况下,让重达数万吨的庞然大物顺利“转身”,是建设者需要解决的难题。
设备调试、试转速度、技术测量……为确保此次转体施工安全,连日来,每到夜晚,该项目建设单位会议室总是灯火通明。
记者了解到,围绕转体施工计划,项目建设单位多次与铁路部门密切协作,不断优化、细化施工,提前布置安全措施,同时通过模拟转体预演,力保每个环节无缝衔接、整个过程一步到位,最大程度地减少对铁路线路运行的干扰,全力以赴打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放心工程、优质工程。
桥梁转体是否成功,平衡转动是关键。
杜钊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转动过程的平衡和稳定,在转体施工过程中,我们采用了MBD三维数字化技术,并应用三维数字化施工工艺进行项目管理,结合转体桥工程跨越铁路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对转体过程进行实时跟踪监测。通过信息技术平台,确保两座2.8万吨重的梁体安全平稳转体,顺利实现空中‘华丽转身’。”
此外,为防范桥梁结构在转动过程中对铁路行车设备造成影响,施工团队运用BIM技术开展仿真分析,提前对主桥试转5度,强化分工协作默契度,确保设备性能状态良好,并确定转动速率、摩擦力等具体转动参数,为正式转体提供参考。
完善路网推进城市扩容
“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拔地而起,而且在空中旋转成功,这让我既紧张又激动。”望着转体成功的桥梁,中医药科创城建投集团阳光大道工程项目负责人罗震激动不已,“本次主桥转体的顺利完成为阳光大道年底通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标志着主桥大部分的工程量完工,之后的建设工期受铁路影响大大减小,属于可控范围内。”
纵横交错的交通网也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骨骼”。
“以往,大中型货运汽车需经赣江新区新祺周大道穿过中心城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出行安全,降低群众出行效率。”赣江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建管组副组长赵继扬说,“待阳光大道建成后,将缩短中医药科创城与周边区域的距离,同时也将成为连接临空组团和中医药科创城的重要交通干道,有助于优化完善赣江新区交通网,推进各组团交通互联互通、产业转型对接、公共服务共享,促进赣江新区与南昌市融合发展。”
据介绍,阳光大道工程西起桑海大道、东至赣新大道,全长2408米,主路双向6车道,辅道双向4车道,其中涉铁主桥长度为370米,桥宽36.6米,采取“斜拉双转体”的方式分别跨越京九铁路和昌九城际铁路。两座主桥转体就位后,施工团队将边跨现浇及转体部分梁体临时锁定,进行合拢段施工,为阳光大道整体工程12月底通车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