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快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打通的是创造与运用良性循环的“动脉”。近年来,我市强化资金保障,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快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质押融资增添续航动力
走进济民可信集团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的发酵虫草菌粉车间,生产设备正在全速运转。在这座“5G+智慧工厂”里,集控屏上实时显示每一道工艺参数的变化。经过技术改造升级后,这条智能化发酵虫草菌粉生产线的产量、产品质量,都较人工操作有了很大提升,年产能超过2000吨。
STING激动剂、FXIa抑制剂、S1P1受体激动剂……谈及近年来的专利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负责人曹激如数家珍。“比如我们研发用于治疗前列腺癌(PCa)的专利技术,得到的分子具有细胞内部降解雄激素受体(AR)的活性,过程不可谓不艰辛。”
药物研发行业有一个著名的“双十定律”,即10年时间、10亿美元,才可能研发出一款新药。新药研发的长周期、高成本、低成功率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去年,我们通过9项专利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6000万元。质押融资贷款利率,比市面上的抵押贷款利率低2.5个百分点,不仅解决了我们扩大生产、研发投入、智能化升级等方面资金周转难题,还降低了贷款成本。”曹激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动“知产”变“资产”,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在曹激看来,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资源,也体现了企业创新水平。当前,济民可信已有授权专利684件,获得海外专利授权64件。
知识产权如果不转变为实际生产力,就如同纸上谈兵。我市把加快专利价值实现作为重要任务,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抓手,推进专利转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以知识产权‘轻资产’获得必要资金补给,在服务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市财政局行政科科长戴宁表示,我市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混合质押工作,切实解决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渠道少、成本高的问题,让知识产权更好地服务企业、创造价值。
截至目前,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0389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为32.57件、10.05件,是全省平均数的3.2倍、3.28倍,有效激活企业创新发展“血脉”。
政策联动助推产业增效
除了质押融资,资金奖补也是“知产”变“真金白银”的主要通道之一。
江西车仆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车仆”)是一家集汽车用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行业领先综合性服务企业。近几年,企业专注于燃油添加剂产品的研发投入,已取得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外观设计专利27项。
凭借核心技术竞争力,去年,车仆累计获得专精特新、国家知识产权优质企业相关奖励超40万元。有了这笔资金,车仆着手引入全新的智能化生产线,生产效率和产能都得到大幅提升。
“以前的产能是每天2万只,现在达到10万只,翻了5倍,每条生产线能节省人工成本90余万元。”车仆董事长助理王爱民说,“企业只有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价值,才能推动无形资产‘变现’。”
为培育高质量企业品牌,我市以专利产业化为主线,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我市财政部门安排知识产权专项资金4900万元,并鼓励各县区根据当地实际设立相应专项资金,形成配套联动机制,共同推进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
去年,江西汪氏蜜蜂园有限公司在新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支持下,利用商标、专利质押融资了4000万元。“这笔资金一方面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更加注重企业的品牌建设和维护,使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公司总经办主任徐燕说。
“通过省市区三级惠企政策联动,对企业商标和发明专利的抵押贷款可以做到80%的利息补贴。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推广商标和发明专利抵押贷款政策,盘活知识产权资产,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及商标广告股工作人员罗伟征说,今年1至5月,新建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63件,同期净增177件,同比增长61.89%,居全市增速第一位。
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市围绕“8810”行动计划,开展“企业专利清零”“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打造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标杆,提升企业未来发展“续航”动力。
公共服务激发创新活力
“通过专利导航这一系统性分析报告,公司能够及时找准自身研发方向,稳固并提升在土壤修复材料领域的竞争力。”今年年初,江西普瑞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南昌大学提供的《土壤调理剂产品专利导航》,顺利开展“酸化土壤技术改良与应用开发研究项目”。目前,该项目已成功研发出了一款新型土壤调理剂,不仅有效缓解了酸性土壤对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土壤肥力,促进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研发项目的顺利推进得益于我市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完善。2023年底,我市新修订的《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14个专项资金兑现项目基础上增至20个,专利导航就是其中之一。
“没有专利导航这项免费公共服务之前,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市场布局等方面缺乏指导性,试错成本高。”企业负责人刘云坦言,通过有效地利用专利信息,企业极大地缩短了技术研发周期,避免了无效研发,从而节约科研经费,可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有前景的研发项目中。
正如刘云所言,新修订的《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了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我们通过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给予资金奖补的方式,促进知识产权与本土产业深度融合,更好激励高价值原创成果产出和高效益转化运用。”戴宁说。
在财政资金支持下,我市已组建专利导航专家人才智库,制定江西省首个专利导航类地方标准。截至目前,我市共有69个导航项目备案;48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已完成全部有效存量专利盘点,累计转化专利数量675件。
专利导航是我市以优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助企向“新”的一个缩影。近三年,我市拨付中央、省级专项资金2912.12万元,用于支持专利导航、专利转化运用等工作,一项项创新成果正一步步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洪观新闻记者邬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