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好事已经成了他的家常便饭。”11月1日,记者来到新余市雷锋精神志愿者协会采访,聊起该协会会长刘师民,志愿者们从不吝惜赞美之词。46岁的刘师民,是新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也是新余市雷锋精神志愿者协会会长、新余市劳模志愿服务队队长。
近日,刘师民因为救助了一名昏迷的男子,被新余市渝水区委政法委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
◎文/实习生熊风雨 新法治报全媒体记者闵祥
刘师民不慎摔倒,便快步上前将他搀扶起来,并询问其目的地。
注意到刘品满脸忧愁,刘师民与他聊起天来。得知刘品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婚姻遭遇危机,种种不顺让他对生活有些迷茫。
“一句简单的安慰只能让他感受到关心,并不能解决他的实际问题。”刘师民当即决定每月资助刘品200元,并时常鼓励他重拾生活信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师民还帮刘品学习谋生的技艺。他请来按摩师为刘品开展培训。刘品学成之后,刘师民又推荐其到盲人按摩场所工作,让他有稳定的收入。
随着时间的流逝,刘师民与刘品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品了解到北京某医院可以医治他的眼疾,但需要6000元费用。由于凑不齐这笔钱,刘品苦闷不已。刘师民得知该消息后,捐助了刘品6000元手术费。
刘师民的善举,在当地盲人群体中流传开来。2009年,为给需要帮助的盲人提供遮风挡雨的场所,刘师民租下了城北街道的一套90多平方米的房屋,“阳光之家”就此诞生。
刘师民还聘请了2名兼职工作人员照顾“入驻”的盲人,除了提供吃和住外,刘师民还请来专业人员组织开展按摩技艺培训,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就业或创业。
带动更多人传递爱心
“爱是一根接力棒!”这是刘师民常说的话。
7岁那年,刘师民在新余市渝水区新纺公园附近溜达时,一辆货车突然朝他冲来,“是一位叔叔飞快地抱着我跑开,才避免了事故。我也是别人救起来的,善意需要被传递。”刘师民语气坚定地说。
为帮助更多人,2018年,刘师民组织成立新余市雷锋精神志愿者协会。他的行为感染了身边许多人,现在该协会已有近400名会员。
姚国庆是一名退养工人,身患冠心病。刘师民常到医院照顾他,同病房的人都误以为刘师民是姚国庆的儿子。刘师民的热心,感染了姚国庆。在身体好转后,姚国庆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用行动把爱心传递下去。
在刘师民的带领下,新余市雷锋精神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走进敬老院,为老人免费体检、按摩、剪指甲;走进生活小区开展免费诊疗、法律咨询、磨剪刀、理发等服务;慰问在校困难学生,为他们送去文具书包等学习用品,并和部分困难学生结成帮扶对子;为环卫工人送“暖心水饺”……
“志愿者犹如‘萤火虫’,虽然光很微弱,但也能照亮别人。我希望多一些‘萤火虫’,大家聚到一起就可以光芒四射,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刘师民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