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它头上长了两个角,猜一猜这是什么字?”“我知道,是羊字。”11月16日上午,在鹰潭市余江区锦江镇东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20多个孩子正跟着线上支教老师,一起学习《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尽管隔着屏幕,但孩子们热情高涨,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这堂课是鹰潭市委宣传部联合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共同发起的“云桥支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今年4月起,该项目招募了1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在周末、寒暑假为全市青少年提供免费教学辅导。目前,项目已在鹰潭市3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志愿服务910场次,服务人群超过2.5万人次。
暖心安心的课外服务
吃过午饭,余江区杨溪乡江背村村民陆志志把孩子送到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现在有了公益课堂,孩子有了好去处,我们也很放心。”
江背村有2700余人,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老人照顾。但农村条件有限,课余时间的安全问题、教育问题成了家长们最头疼的事。
去年,江背村申请到书香余江城乡公共文化体系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对村小空置校舍进行重新装修,设置了兴趣室,安装了电脑,改善硬件。今年4月,鹰潭市推出“云桥支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江背村作为第一批站点申请加入,为孩子们请来了“外援”。
四年级的陆歆依是公益课堂上的积极分子,每周都来上课。“课程很多很好玩,上课时我们可以看电影、唱歌、做手工、打拳等。”陆歆依开心地说,上次老师教了五步拳,他和身边的小伙伴都觉得很有趣,练得很有劲。
“除了在偏远乡镇选定的21个村组开通线上远程视频教学,我们还在主城区12个社区推出由志愿者上门开展线下课程。”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童诗淇介绍,学校借助大学生志愿者、文明实践员等力量,为孩子们提供教育和托管相结合的课外服务。
月湖区江边街道赵家弄社区党支部书记周鲁明说,公益课启动以来,大学生志愿者每周上门授课,吸引越来越多孩子参与。“我们提前在群里发布课程表,到了上课时间家长就会把孩子送过来。每次至少有20个孩子,最多的时候来了50多个。”周鲁明说。
有益有趣的身边课堂
周末一早,在信江新区夏埠乡欣湾社区教室里,授课老师刘雪晴熟练地操作电脑,将PPT课件通过投影仪播放出来。一排排长桌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坐得整整齐齐,抬起小脑袋盯着板书。“今天我们的课程是《闪闪的红星》,同学们先一起来认识五角星……”
刘雪晴是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大二学生,从4月起成为公益课堂的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长超100小时。“上学期我在线上教学,这个学期开始在线下直接面对学生。”刘雪晴说,虽然上课时有些紧张,但课程受到孩子们喜欢,很有成就感。
据了解,“云桥支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开设艺术欣赏、安全教育、亲子阅读、心理辅导、绘画手工等课程。志愿者大多是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学校进行试讲选拔,之后再统一排课授课。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划定不同的授课方向。“我积极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负责上音乐课、书法课等。”刘雪晴说,她一般会选一个热点题材,搜集相关资料,再整理形成课件。基本上每两周上一天课,每次需要一天的时间来准备,“线下课能直接听到孩子们的反馈,对于课程的把握会更好,还可以根据现场进度临时调整。”
为了让孩子们接受和喜爱公益课,学校团委每周会向大学生志愿者了解课堂情况、授课效果等,并据此调整课程内容。“比如我们取消了孩子们不感兴趣的课程,增开了一些互动性更强、兼具实用性的课程。”童诗淇介绍。
“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公益课堂中培养兴趣、增长见识、提升素质,大学生志愿者在教学实践中增长本领、成长成才。”鹰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戢洪波表示,当地还在尝试引导孩子们开展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文明实践活动,以点带面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胡齐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吕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