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花开遍豫章
赣江两岸,人文荟萃;文明薪火,代代相传。
文明是美好,更是力量。近年来,南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不断推动豫章儿女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实现南昌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文明培育发挥榜样力量
精神文明建设,建的是信仰、信念、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亲临江西考察指导,充分体现了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大爱。南昌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不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扣主题主线,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做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全市各级各类宣讲队伍在城乡基层广泛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理论宣讲活动,持续擦亮“八一”宣讲团、“新声”宣讲团、“鸣理昌南大家讲”等理论宣讲品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遍赣鄱大地、温润千家万户。
精神文化传承不息,美德善行滋养人心。
面对巨额财物不为所动,立即寻找失主,将物品“完璧归赵”的“中国好人”肖捩想;21年坚持经营“爱心厨房”,为癌症患者提供守护,用朴实的烟火气息温暖无数人的“全国道德模范”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坚持以爱治艾,累计救护艾滋病患者2000多名,陪护抚慰“艾友”及家属2万余人次的“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胡敏华……一个个闪亮的名字,犹如一盏盏精神明灯,弘扬道德风尚、引领社会新风。
一个人的偶然壮举或许是概率事件,但一个群体道德素质的频繁闪光,让我们看到背后文明沃土的滋养。近年来,南昌不断加强道德建设,持续开展南昌好人、道德模范、“三风”榜样人物等先进典型选树工作,用榜样力量鼓舞人,以先进文化引领人,营造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如今的南昌,文明已成为一种习惯。餐馆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理念深入人心;马路上,斑马线成为城市文明线;景区内,“带着文明去旅游”渐成共识……每一个个体的“小气场”,汇聚成为社会文明的“大气候”。
文明创建擦亮幸福底色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也是一座城市的内在灵魂。
夜幕下,赣江两岸灯光璀璨,江面上游轮游弋,夜景美不胜收;老城“见缝插绿”,城郊“揽山入城”,推窗见绿、转角遇景成为百姓日常;宽敞大道纵横交错,市场环境井然有序,社区家园越来越靓……南昌的城市面貌在文明创建中“焕然一新”。
一直以来,我市坚守创建初心,把文明城市创建同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开展不文明交通行为整治、上线“回音壁”文明创建服务平台等,让群众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聚焦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我市以“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为总抓手,积极实施“幸福家庭成长计划”,选树全市最美家庭等,以千千万万家庭的良好家风筑牢社会文明的基础。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我市积极开展“新时代好少年”“童心向党歌咏比赛”“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主题实践活动,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推动文明校园创建向纵深拓展。
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到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从“一处美”到“一片美”,我市向纵深发展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文明实践融入群众生活
在南昌县黄马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不仅承载着政策宣讲、村民议事、文化活动等功能,还是增技能、富口袋的“黄金屋”。黄马乡是农业大镇,村民们对农技知识十分渴求,为此,黄马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辟阅览室,添置相关书籍,并依托这一阵地平台,邀请辖区内的种粮大户、农业技术能人等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一个个遍布城乡的文明实践阵地,拓展到社会单元细胞,织密了基层的阵地网络,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截至目前,我市共建设县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29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14个。
为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推动志愿服务走深走实,我市构建了“四级”联动志愿服务网络,在市级层面组建了“8+N”支常备行业性志愿服务队伍,加强行业性的专业技能指导、示范引领;县区均成立了志愿服务总队,由县区委书记为总队长,乡镇(街道)、村(社区)均相应成立了由党委(党支部)书记为队长的志愿服务队,加强了党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截至目前,全市各县区依托江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单平台开展活动38万余场次,服务群众300余万人次。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能否真正吸引广大群众,关键在于活动内容是否符合老百姓实际需要。“1号大调研”“幸福圆桌会”等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千名文艺家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老农万岁”乡村摄影计划等活动丰富群众日常生活……一项项从百姓实际需求出发的主题项目和创新场景,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逐渐成为南昌人民宣传理论政策的讲台、丰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倡导移风易俗的平台,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文明新风劲吹广袤乡野
最近,新建区石埠镇西岗村村民陈为力的儿子儿媳举行了婚礼,新人手捧鲜花、笑容满面,婚礼仪式简单却不失温馨。陈为力感慨道:“红白理事制度成为‘硬约束’,这让婚礼少了人情负担,多了文明新风。”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近年来,南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积极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摒弃陈规陋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更加浓厚。
在具体实践中,我市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统筹调度,扎实有效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遏制高价彩礼推动婚嫁移风易俗的实施方案》《南昌市民政领域移风易俗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南昌市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等文件,强化政府统一领导,压实各方工作责任,形成良好工作格局。
依据《南昌市红白理事会操作参考指南》,县乡指导全市2127个红白理事会,落实“事前报告、事中监督、事后跟踪问效”三项机制,签订“三表三书”台账,做到红白事操办100%登记造册,有效整治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高价彩礼。全市1153个行政村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移风易俗内容充实进村规民约,明确“彩礼限额、宴请桌数、酒席标准、随礼金额”四项指导标准,引导和鼓励村委会依据村规民约出台具体约束性措施,发挥村民自治作用。
好氛围凝聚向心力。我市各地还创新宣传教育方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通过举行集体婚礼、文艺表演、好人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正能量,推动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
(洪观新闻记者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