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感动,银三角街道的干部和‘基层看法’观察员是真正用心用情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现在我们办理‘房票’购房手续更顺利了。”安置户宋海满意地说道。
11月24日上午,南昌县银三角街道办房票发放仪式在万湖村举行,银三角街道的安置户们心情激动,排队领取属于自己的“房票”。这一欣喜结果离不开南昌县司法局银三角司法所“基层看法”站和观察员的努力。
今年3月以来,南昌市委依法治市办在全市开展“基层看法”试点工作,打造“基层看法”工作特色品牌。自该工作启动以来,南昌市委依法治市办依托全市38家司法所设置“基层看法”站,统筹发挥723名观察员的力量,有效延长基层法治观察“触角”,持续拓宽“眼界”,用法治的方式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
“基层看法”座谈会
在村内开展专题普法宣传活动
银三角司法所“基层看法”站
“基层看法”帮助村民解决安置问题
将“基层看法”“递”向群众手中
“这次调解真是帮了我们大忙!”村民陈童激动地说,“我们等这个安置房等了好久,现在终于有了着落。感谢政府为我们着想,提供了这么好的解决方案。”
2010年,万湖村部分村民的农房因项目建设用地需要被征收。然而,在随后的安置过程中,因种种原因,拆迁面积未全部安置到位,过渡费发放也成了“老大难”,是村民心中的“疙瘩”。
为此,村民们多次来到银三角“基层看法”站进行法律咨询。据南昌县司法局银三角司法所所长周璇介绍,在观察站的介入和调解下,银三角街道办、万湖村与村民们达成协议,尽快将过渡费补发到位。
南昌县银三角“基层看法”观察员周宁华介绍,针对集体土地被征收后,安置房项目难以启动、房源不足问题,“基层看法”站通过南昌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的协助,积极将安置难、安置周期长等问题向上级部门反馈。最终,银三角党工委、办事处争取到用“房票安置”这一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南昌县安排首批5000万元的“房票”用于万湖村被征收户安置,同时,通过组织村民实地考察房源、与开发商进行多轮谈判,为村民争取到全县21个楼盘可享受5%或者10%的购房补助。
“‘房票’就像一张买房‘现金券’,村民可以选择发放‘房票’或按照统一规划进行安置,这样既解决了村民的安置问题,又满足了他们对住房的需求。”周璇表示。
把“基层看法”“驻”进群众心中
在南昌东湖区贤士湖管理处七里村,高空抛物现象时有发生,村民们对此提心吊胆,担心随时可能“天降横祸”。2014年,贤士湖管理处七里村整体搬迁,先后建成七里、嘉兴和嘉和三个住宅小区,村民生活环境发生根本转变,但基层治理问题仍旧突出。
作为“基层看法”观察员,南昌东湖区司法局贤士湖司法所所长吴轶敏多次同七里村委会干部在村内实地走访,共谋治理良策。为解决高空抛物这一棘手问题,贤士湖司法所在村内开展专题普法宣传活动,发放高空抛物调查问卷,并邀请律师讲解典型案例以向村民普及高空抛物的危害和相关法律知识。同时,“基层看法”站还协调七里村委会,组织网格员、志愿者联合物业公司加强小区巡查力度,并加装高空抛物摄像头,降低高空抛物的发生率,保障小区居民安全。
“我认为‘基层看法’工作就是在司法行政部门和群众之间搭建了一座法治‘连心桥’。”贤士湖司法所所长吴轶敏表示,将“基层看法”站设置在贤士湖管理处七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充分发挥了基层司法所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能作用,打通法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用“基层看法”解锁百姓“幸福密码”
访千家、进万户、听民意、解民忧。“基层看法”试点工作的开展让和谐新风吹进了每个楼栋,把法治服务送进了每户家门。
据介绍,“基层看法”工作路径主要是“两看”:一是由“上”往“下”看。由市委依法治市办、县区委依法治县区办根据法治工作需求确定主题,发布至“基层看法”站征求意见建议,由“基层看法”站将征集的意见建议逐级报送。目前已启动观察项目12项,收回调查问卷1888份,征集意见建议871条,其中,纳入行政规范性文件修改建议88条。二是由“下”往“上”看。观察员结合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治问题,或者通过调研走访向“基层看法”站反映基层意见建议。目前,已启动观察项目183项,收回调查问卷707份,征集意见建议287条,协调处理问题103项,由市委依法治市办转市直单位办理1件。
“通过设立‘基层看法’站、选聘观察员,全程动态观测和监督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在基层的部署落实情况,征集法治领域突出问题、意见及建议,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关注处理、研判回应各行各业的法治呼声,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南昌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市司法局局长李国水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入落实“基层看法”工作,以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实际“看法”,构筑法治建设工作“做法”,凭借“小切口”来破解“大问题”,持续夯实基层基础,加速形成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法治建设工作全新格局。
崔帆、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曹智健/文